厂改房是小产权 记一位菊厂码农的旧改逆袭之路…

老实说,在工作上我挺害怕与菊厂的人打交道的

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菊厂的供应商(某国企旗下的公司,与菊厂同时期开厂的)。第一次接触菊厂的人,感觉他们特别的拽,特别的烦人,特别的不好打交道。从来都是:只有要求,没有解释;在公司那几年,几乎都是在被追货,被改计划,被开会,被批斗中渡过。

再次与菊厂人打交道大概是我转行做地产的头几年,记不清了,只记得他们是菊厂人,难缠的菊厂人!那次我对他们的印象是,逻辑严密,精于分析。对我们所说的利好,规划完全不相信,且对中介极度的排斥。也难怪,那时候我们卖房子全靠吹牛逼,毫无专业可言。

时至今日,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地产人,早已不需要靠吹牛逼来卖房子了,但在与菊厂人打交道这件事上,多少还是有点怵的。这几天项目到访了几十批客户,有近半是菊厂人,从最初的紧张到后来的淡定,甚至还能与之开开玩笑。我和其中一个客户(为方便理解,我称他为A先生)聊天:

我问A先生:怎么会想到买旧改指标的,买商品房或者做其他投资会不会更好呢?

A先生说:很简单啊,因为深圳旧改项目,是他实现逆袭的最佳路径。我不明所以!

他点燃烟,慢慢说道:你们看我在菊厂挺风光的,中层干部,百万年薪,周游世界,还有传说中的股票,看着还行,但离财务自由还是相差得太远了,说来你可能不信,我早几年还在深圳与临深之间穿梭呢,后来加班越来越多,压力越来大,越来越厌烦每周花8小时两地穿梭,才全家搬迁到深圳的。

我表示不解,按A先生的条件,在深圳有十套八房都是正常的事儿,为什么还临深两地穿梭呢?

A先生说,应该是受海外工作经历影响吧,在海外近10年的那段时间,正是国内房地产最好的时候,因为在国外,对国内狂奔的地产缺乏深切的体会,错过了很多绝佳的机会,其实那个时候在南山首付个几套房,完全是没有问题的。但他却选择了100万全款买了临深某地的整层顶复,他说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要吐血。

2015年回国后才深切地体会到深圳房地产的疯狂,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房子,房价更是水涨船高。在这个热衷于“搞钱”的城市,人心都很浮躁,大家都想通过炒房赚钱。

他自然不例外,刚从国外回到深圳菊厂那段时间,每到周末就跟同事四处看房,连续打新摇号都不中,急得差点连惠州都要下手了。最后在匆忙与恐慌之中,在观澜某盘定了首套,当时的观澜又破又旧,地铁还在规划中,周边的旧改基本上还在传说中,尽管各种不喜欢,但他还是很庆幸能挤上车。

A先生问我,能不能理解那会的疯狂?

我说,我是历经者!

我问A先生:按我的理解,菊厂人对于旧改指标拆迁房、小产权等物业,接受度并不高的啊?

A先生说,一开始,他也特别不理解旧改投资,心里也有特别多的疑虑。明明开发商要赔商品房,可为什么还有村民愿意低价卖掉呢?网络上很多大V,甚至律师,都在讲小产权、拆迁房的各种陷阱,政府也一直在打击小产权房买卖,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呢?商品房限购如此严格,为什么旧改回迁房却可以不限户口、社保、名额,甚至不受限售政策限制呢?还有诸如安全、开发商、政策、环境等潜在风险因素问题等等,内心也是非常抗拒的!

但看到身边的同事都有买入,跟同事去看得多了,再加上自己慢慢地对旧改类物业的深入了解才发觉,事实上,深圳对于城市更新是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流程,之前所有担心和疑虑,只要用点心去做功课,都能找到答案,网上所传大多都道听途说的以讹传讹,事实上,并没有听说谁真正的遇到过!

我对A先生说:听你的意思,你应该也算是旧改类非标物业的资深玩家了吧?

A先生笑着说,资深玩家不敢说,也就小小试了一下水,比如,观澜大布头的、横坑鸿荣源、田背保利的、恒大向南的、宝安河东的,这些都已经签了约,有过渡金收的,这部分最省事,坐等回迁就行了。另外还有部分刚刚权完确的,像楠木奢村这里的,还有花伴里的,这部分稍麻烦一点,还不能签约收楼,要自己去放租及找人管理。

今天扫的这几层,还好你们包租,也省了不少事儿,就等确权签约即可。

我非常惊讶说,原来A先生持有这么多旧改的物业的啊?A先生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问:多吗?我们那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同事,哪个手上没有个十套八套房子外加上千平旧改物业的?我既然错过了地产盛宴,说什么也不能错过旧改这土地红利的最后晚餐了。我本预计两年内要增持达到2000平以上,但目前看来,比较难了,一是政策收紧,二是有价值的标的越来越少了。

我复问A先生:你们菊厂是不是除了房子之外没有其他的投资渠道了?

他说,身边好多同事都炒股票、买数字货币、P2P、私募、基金等,但真正能笑到最后的没几个。他从2007年开始玩股票基金,再到2017年开设港股,各种概念没少鼓捣,前前后后投了近百万,最后都所剩无几,那港股更是惨不忍睹,现在连帐号密码都忘记了,由它自生自灭吧。一路投资,磕磕碰碰,输多赢少,以上百万学费换来的结果就是自己不适合金融投资。

他说,看看同一时期进厂的同事,真正靠金融投资来实现财务自由的同事还是少数;思想开放,消息灵通的同事,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务自由,过度保守,信息闭塞的还是为家庭的二套苦苦奋斗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同在菊厂十几年,财富差距那么大?

这里面,固然有能力和机遇的客观因素,但投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所谓风险就是不确定性。他曾经跟一位已退休可以完全“躺平”的同事交流,每个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很不一样。这个世界上,80%的人偏向看得见的稳定收益,收益率再低都没有关系,拒绝任何风险,只有20%的人能接受一定的风险,但有机会获得数十倍于银行收益的回报,在某种意义上,拉开财富差距的背后是性格和认知!

A先生深吸一口烟,继续讲:确实,当前大环境相当不好,未来还有概率会长横盘。但是,现在还有更好的渠道吗?按5~10年的中长期回望,股票和基金年化收益达到了多少?跑赢CPI和货币超发了吗?

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一切的经济都是土地经济。古今中外,住房问题无不是一个普遍问题,谁有超能力摆脱这种宿命吗?财务自由的那部分同事,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比较热衷搞房子,也有少数人在股票和数字货币上玩得非常成功的,但他们同样也把深圳的房子作为家庭核心资产。不少人在股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玩一票,赚到钱了快速抽身投资房子。

当然了,并不是说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我们不得不选择房子,而是就我们的经历来说,房子投资是最省事、最稳妥的渠道之一,只要基本面没有变,其他变化都是暂时的,就按我自己来说,我只所投入的不过大几百万而已,按我现在手上周期最长的项目来算,也不过6~8年左右可以回迁;大几百万看上去很多,也就是深圳当下两套普通的商品房的钱而已;就按当下房价,即使未来5~8年,房价一分不涨,我所持有的旧改物业也可以实现3倍的资产增值;倘若按照现在的二手房实际成交价,考虑未来每年5%左右的通货膨胀,8年之后,商品房均价9-10万,那就是5-6倍以上的回报。用8年时间到达A9资产,试问一下,还有其它比这更好、更稳妥渠道吗?

吸完最后一口烟,我也问了A先生最后一个问题:目前九龙山数字城华润这个旧改,是周期最长的,好像你也是买得最多面积的项目,为什么呢?

A先生豪气地反问:这个很难理解吗?

他说,首先,跟着东家走,大方向上就不会错。从坂田到松山湖,你自己对比一下经济数据及周边房价你就能明白。其次,按规划这里是未来数字城核心区(产城融合!龙华科技小镇项目最新进展),政策推进力度不会小,你看看旁边的福城南和观湖北片区的推行力度和进度,几乎是前所未有,至于其他已经落地的知名企业我就不多说了;最后,华润置地就目前在旧改和城市营运领域来说,代表着绝对的实力!大水坑片区位置于九龙山非常重要的支撑部分,如果连华润都推不动,请问还有谁可以?

……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cunwei/112220.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