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小产权房还有市场吗(玉山有个漏底村)

初到玉山时,听到漏底村的名字,我总觉得她不够素雅。问身边同志,是不是你们普通话念的不标准,真叫漏底?那是不是村庄像漏斗一样很形象,而且底部藏不住水?大家都笑着说,等你去一趟就知道了。

2022年11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特地来到漏底村,进村道路最高处便是山顶,站在山顶眺望谷底的村庄,果然有种名副其实的感觉,但比想象的要好很多,看到了村庄前面一片平坦的农田。沿着崎岖山路来到村里,我就迫不及待的走下车,急不可耐的要掀开她的遮帘,一睹她的芳容。

一、

村里漫步

时至初冬,阴天多云,空气特别清新。站在停车场环顾四周,村落三面环山,她被一条U行山脉包围着,就像是一条丝滑的巧克力围巾,敞开的那一面往村庄深处还可以走的很深。

她的正前方是一片肥沃的农田,冬闲田里种上了油菜;不远处就是山了,林木茂盛,中间有个缺口,好像有条小路可以通过缺口翻到山的那一边;再往右边看去,更宽的农田远处是两面耸立的山崖,有种英姿飒爽的感觉;随着身体向右转位,这边就是村落了,一条小径向村里延伸,看到些许民居、深处都被挡住了,听得到鸡鸭鹅的啼鸣合唱和狗吠声;她的背后是高山,前些年政府修建的进村水泥道路就是从身后引进来的,再往后便是绵延的太甲山脉;大山下面是本村一栋规模最大的木头民居院落,取名为公社食堂,也是本村唯一的商业服务窗口,当时正在修缮,公社食堂正门口便是停车场。

沿着石板小路在村里漫步,对深秋初冬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是珍惜的,对古村落的一砖一瓦、一墙一屋都是惊奇的。

看到一堵泥土老墙,应该有些年份了,我不停的寻找角度,希望拍出她的古朴风采。可惜边上的电线杆煞了风景,还好不远处的老屋似乎看出我的意图,赶紧帮忙做了陪衬。这里原始的味道与保护的痕迹交相辉映着。

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婆婆住在旧木屋里,我们上前去打个招呼,问嘘一声。进到屋里,我不自觉的抚摸着大门的门板,开关转动两下,只为听一听门轴吱吱的声响,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陪同在奶奶的身旁。

看到不远处还有几栋小矮房,应该是饲养家禽和放置农具的,老远听见鸡鸭鹅的交响曲。我赶紧凑近,开启了微信语音功能,直接播放几条给饶有兴趣的你,你还挺配合的回复了收获的惊喜。

看到石板小路向前延伸,一个拐弯就到了田间地头,放眼望去便是那两座山崖,如同守护神一直守护着她。一个老人家在地里浇水,看到我们到来他并不惊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还是那么不紧不慢地进行着,就这么平淡的成为我们的风景。

沿着小路再拐个弯,沿着断流的小溪往前看,几棵掉光叶子的佝偻的枣树构图正好,正怀揣着秋的身姿、冬的韵味,呼唤着春的勃发、夏的枝头。驻足于此,闭上眼睛深呼吸,便是一年四季。

看到一座老拱桥被山洪冲毁了部分,还坚挺地在这摆渡着。沿着青砖台阶而上,一路上都是黄的红的板栗树叶,与台阶两边的米黄色民居墙体、与染了色的板栗树相得益彰,在手机镜头里更有秋的味道。

说来真巧,一个村民从我们身后挑着担子沿台阶而上,干活的步伐一下子就超越了我们;没走多远,又一个村民也挑着担子穿插出来了,两个村民一起走进了我的镜头。还是没有赶上他们的脚步,我们却追随他们走进村里深处,自己也有种走进电影场景的感觉。

沿着山坡而上,到了村里的制高点,上面有一口山塘,几十米宽的土坝较为宽敞牢固,视野很好可以眺望大半个村子,应该可以拍摄电影电视吧。

穿过堤坝、爬上山坡,就是进村的水泥路面,我们绕村闲逛了一大圈,再沿着公路向下放步陡行,看到了在乘车进村未曾见的风景。我很惊讶,大路边上这么多株上百年的板栗树,造型各异、坚韧挺拔,树干需要一人怀抱,可以想象板栗硕果累累的样子,无需敲打,树下拾捡应该很应景;还有房前屋后的柿子树,当时还是挂满枝头的,大红灯笼的样子,只是杂草丛生、荒芜无路,也就望柿兴叹吧。

村里的风景还有很多,虽不是一步一景,但也有每个角度的风味,你无需用专业的审美去刻意探寻,只需怀着走进她的放松心情,她不介意你的镜头记录,然后慢慢把你的发现串起来……

就这么一圈走下来,我们大约欣赏了60分钟、行程1.5公里、累积2300步。回到起点便到了饭点时间,我们迈过门槛,走进了公社食堂,可以欣赏这里的袅袅炊烟、品尝这里的烟火气息。

二、

偶遇木匠

饭菜已备齐,我们就在公社食堂靠近厨房的偏屋里用餐。

2022年,因遭遇6.20特大山洪泥石流冲击,正在修缮的公社食堂木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午饭后的工匠师傅们正在厅堂小歇,他们还要做好各房间的楼层和隔层门板等后续工程。建好一栋这么大规模的传统木屋造价可不低吧。

用餐结束,我走上前来与他们聊了一阵。原来是临湖镇竹园村和樟村镇百果村那一带的木匠师傅,他们从艺40多年了。玉山农村有着修建木屋的传统习惯,他们现在组成木匠工程队抱团发展,分工合作,开着面包车早出晚归,活跃在玉山的农村市场。

随着木匠从艺人员越来越少、他们年纪越来越大,木匠手艺濒临失传了,说到这些不免有些黯然伤神。我临时起意,与他们商量着,想给他们拍拍工作照。他们欣然答应,立即进入工序位置,投入到工作之中、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们享受着刨锯钻打的工艺时光,我也如同儿时一般享受着观摩工艺的美妙时光。现在更多的是敬佩他们坚守、专注、敬业的工匠精神。

一个多月过去了,想必公社食堂业已修缮完毕,让他重新焕发了青春,继续保持村里标志性建筑的“男神”地位,敞开大门、亮着嗓子、伸开双手热情迎接着八方来客,在这里讲述着他所陪伴的那个她的故事……

三、

无边遐想

漏底村,一直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她的真实年龄其实有400多年历史,她的前生与今世诉说着很多故事与沧桑;她坐落在玉山县城与三清山的中间位置,有一条单独的旅游公路进村,与七一水库(三清湖)、天梁景区一山之隔,看似毗邻串联,却又独居一隅;她的民居特色、地貌特征、资源禀赋、种植结构、纯朴民风、传统习作都原始保留,走近她就能看到她的古朴与自然,不用去返璞归真。因为她就是真。

那么,她的未来在哪里?随着她的面容逐渐老去、步履日渐蹒跚,我们该如何让她重焕青春容光?

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漏底文化”,讲好“漏底故事”。

不妨让我们脑洞大开一回:从漏底村的地形地貌特征角度,我们可以从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寻找灵感;从漏底村400多年的历史角度,我们可以从祖先逃避明末清初的战乱躲进这里繁衍生息讲故事;从她所属的陶源村名字角度,似乎也可以与陶渊明挂上钩,虽然年代不一致,但与历史名人或许也有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村里邱姓居多的角度,可以追溯历史名人,还应该讲好近现代知名乡贤的故事。

《太平御览》记述: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由此得到灵感,我们的故事可以这么讲:女娲补天提炼的石头就是从这里提起的,女娲造人提起的泥浆也是从这里使用的,所以造就了漏底的地形地貌。而女娲在完成造人后,将那根沾满仙气的藤条随手放在边上,不久便形成了怀玉山脉、太甲山脉。怀玉的那块“玉”就是“天帝赐玉,山神藏焉”,从此便镶嵌在一起了。

我们应该进一步唱响“漏底特色”,提升“漏底魅力”。

这里曾是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油菜花香》的拍摄基地,剧情第一集开篇便是漏底村,去过村里再看剧情便能迅速对上号。这里也是电影《可爱的中国》主要取景地之一。这里还是赣浙闽皖四省摄影家采风基地。

这里的水稻油菜轮作、村落民居和自然风光景色宜人,可以建立影视基地、婚纱摄制基地、写生画作基地、摄影采风基地。

这里可以打通与隔壁天梁景区的通道,可以架设缆车、开辟公路、畅通徒步通道,把景区联通起来。也就无形中联通了玉山县城与七一水库(三清湖)景区、漏底景区、天梁景区、三清山景区,直接通行无需折返,形成了景区群、产业群。

这里的两座山崖可以开展攀岩运动,可以建立攀岩训练、比赛基地;这里的山路和场地,也可以是吸引摩托车骑行和越野车拉练发烧友的好去处,也必然会是房车露营的绝佳基地。

她拥有这么好的身姿,也需要我们为她歌唱,还需要为她装扮,更需要社会力量为她注资、投入钟情。相信她,不会让你的情怀失望。

我们更有信心探索“漏底模式”,壮大“漏底实力”。

漏底村的未来还是要靠自己,靠她的颜值与担当。

她的颜值还在于有着500余亩农田、80栋传统民居、万亩连片的野生山茶林、近千亩玉山香榧和百亩猕猴桃,进村的路上和村里的容貌都是你的风景。

她的担当则是基础在农、特色在居、业态在旅、造血在林、组织在村。

这里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已经引入,传统精耕细作也未曾丢失,还可以开辟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这里农田和林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形式多样、林下经济方兴未艾、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风生水起。

这些民居最需要的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不能让游客成为匆匆过客,而应该在重新设计、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再次赋予她新的生机,需要引进民宿、文化、旅游、茶艺、工匠技艺、手工制作、土特农产品、网络电商等等业态资源,去丰富她、充实她、嫁接她。

这里也是锤炼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试验场,可以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模式,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提升造血功能,拓宽农民在家门口的就业增收渠道。

请相信她的初心,你为她遮风挡雨、含辛茹苦,她定会有反哺之情。

请相信她的格局,你让她焕发青春、行稳致远,她定会有守护之恩。

漏底村,不仅是玉山的,她还是上饶的,也是江西的,当然是中国的,更应该是世界的。

漏底村,一直在等待有缘人!

(作者系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副主任、玉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cunwei/113377.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