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神头小产权房?孝感灵泉

战国末期的齐国,正值齐王田建在位,博山这一带属于齐国的南部边陲。当地有一户颜姓人家,有一母一子,儿子叫颜文,娶了个很能干的妻子,可惜她的姓名失传了,按照当时人们对已婚女子的习惯性称呼,史学家称她为“齐颜文妻”。颜文妻对婆婆非常孝顺,婆婆喜欢喝山泉水,颜文妻便经常走很远的路,挑来山泉水供婆婆喝。忽然有一天,颜文妻的房间里冒出了一股清泉,泉水清澈甘甜。颜文妻很高兴,便用一个缉笼(用麻编织成的盖子)盖在泉眼上,用水的时候便揭开舀取,非常方便。

儿媳妇不用外出挑水,家里却不缺水吃,婆婆感到很疑惑,就想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有一天,婆婆在儿媳妇外出的时候来到儿媳妇的房间,发现地上盖着缉笼。地上为什么要盖个缉笼呢?婆婆更好奇了,于是上前将缉笼揭开。这一揭可不得了!只见缉笼下的泉水喷涌出来,水越涌越大,竟将房子淹了。泉水逐渐形成了一条河,即笼水(今名孝妇河),意思是缉笼下的河水。笼水之名,在刘邦刚建立汉朝之时就有了,秦朝只存在了14年,说明这个故事发生于秦汉之前。

东晋末年,东晋大将刘裕率兵北伐,经过博山。有个随军的文人叫郭缘生,他在博山听到了这个故事,便记录在他的《续述征记》中。其后,南北朝时期的大学顾野王写了一部很重要的地理类著作——《舆地志》。在这本书中,顾野王明确记载了博山孝妇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孝妇是齐国人颜文的妻子,被称作齐颜文妻。可能是因为“妻”与“姜”字形差不多,所以在《舆地志》成书大约300年后,“颜文妻”在唐朝人李亢的《独异志》一书中变成了“颜文姜”。从此,博山孝妇就以“颜文姜”闻名后世。

之后的千百年中,博山孝妇的故事流传越来越广,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上面颜文妻的故事出自古代的史料,而现在民间流传的颜文姜故事,通行的版本是这样的:

博山神头有一户姓郭的人家,老两口有一子一女。儿子长大成人后,老两口给儿子找了个媳妇,是青州府颜家的女儿,叫颜文姜。可惜还没等到娶亲的日子,儿子变得了重病。眼看儿子病的奄奄一息,老两口按照当地的“冲喜”风俗,赶紧将颜文姜娶进门,希望通过娶亲这个大喜事,将儿子的疾病“冲”掉。

结果,刚把颜文姜娶进门,还没过一个时辰(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儿子就病死了。可怜颜文姜,刚出嫁就变成了寡妇!于是当地就有了“寅时娶进颜家女,卯时死了郭家郎”的俗语。

颜文姜的婆婆由于娶亲没有达到“冲喜”的目的,便把怨气发泄到颜文姜身上,百般折磨她。婆婆喜欢喝10里外石马村的山泉水,便令颜文姜天天去石马村挑水。每天来回走20里山路挑水,婆婆还嫌活不够累,又特意找人打造了两只尖底水桶,为的是防止颜文姜在路上放下水桶休息。

有一天,颜文姜在挑水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牵着白马的白胡子老头。老头对颜文姜说:“我的马渴了,你能给我的马喝点儿水吗?”颜文姜很痛快地答应了,说:“让你的马喝前面桶里的水吧,后面桶里的水要留给我公公婆婆喝。”

等马喝完水,白胡子老头送给颜文姜一条马鞭,说:“你回家后,将马鞭放到水缸里,用水时就将马鞭提一提,千万不要将马鞭提出来。而且,这事不要让别人知道。”说罢,老头和白马一下子都不见了。原来,这老头是天上的太白金星(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仙),被颜文姜的孝行感动,特意来帮助她的。

回家后,颜文姜将马鞭放进水缸,想用水时就提一提马鞭,水缸果然变满了。从此,颜文姜就不用辛辛苦苦地到石马村挑水了。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dcnews/114020.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