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小产权房赔付政策 南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方案提出,促进知识产权资产的市场化配置与交易,支持符合要求的企业上线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进行交易。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专业化运营公司,初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企业化运作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

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试点,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依托知识产权协会、联盟等市场主体,培育和运营高价值专利。扶持一批能够有效支撑产业升级发展的专利运营项目。

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引导企业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质押融资额年增长率25%以上,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快培育和规范知识产权保险市场。

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积极承担上级有关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加大国家、省级知识产权强企创建力度,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财政资金、政府采购等对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支持力度,探索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推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

南阳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0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豫政〔2017〕17号),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效益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以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围绕建设具有较强吸纳集聚能力和重要影响力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目标,全面提升全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南阳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南阳特色的知识产权强市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战略引领。紧抓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等战略部署,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提高知识产权质量,促进知识产权有效运用与产业化,促进科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建立更加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推动知识产权管理向创新服务发展,优化知识产权收益分配制度,激励创新创业,促进创新成果分享,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

3.坚持协调发展。优化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实施分类指导,建立一批知识产权强县,推动区域知识产权均衡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创新、运营、人才、上下游产业链条和服务链的整合对接,构筑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提高区域整体效能,实现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坚持开放合作。准确把握国内外产业、科技合作的新趋势,积极参与国内外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更好地服务我市的创新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显现,激励自主创新机制得到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初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规范有效,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日臻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着力打造优质高端、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品牌,建成全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1.知识产权制造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非正常专利申请比例大幅度下降,完成PCT专利年申请量30件、商标注册量9万件、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0件,版权拥有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2.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全市重点特色产业、中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光电信息培育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产值占比有较大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提高。加强国内高端优质资源引进,打造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政策体系,扩大知识产权服务规模和综合服务能力。年度知识产权融资额超过2亿元,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全省平均水平。

3.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初步形成。推动建立专利、商标综合管理和执法模式,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提高执法队伍专业化、现代化、规范化水平。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审合一”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高维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

4.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培养30名知识产权型企业家,培养30名实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训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500名,实现全市规模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有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和专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完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

1.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的重大部署,积极推动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完善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

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投入,探索改革财政支持知识产权的创新发展方式。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强县试点示范工作,支持高新区、宛城区、卧龙区、方城县、镇平县等优势突出的县(市、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发挥知识产权强县、强企示范带动作用。

3.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协同机制。落实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法规政策,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政策,加大对发明人的激励力度。

4.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发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的专利协同运用体系,探索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形成竞争优势突出的专利产业集群。支持高新区、宛城区、卧龙区、方城县、桐柏县等县(市、区)的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二)实施知识产权大保护工程,提高社会保护意识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充实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力量和装备,提升执法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执法体系,落实知识产权执法重心下移,向有条件的县(市、区)委托专利行政执法权,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专利、商标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在打击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中开展“护航”闪电等专项行动,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数额。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仲调对接工作,构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配合的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法院加强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组织建设。

2.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建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社会保护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仲裁服务机构、产权纠纷调解机构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多元化发展,提高维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

3.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网络,加强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平台建设,提高维权援助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投诉举报热线12315的作用,完善运用机制,提高维权水平,引导企业进行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产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4.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信用档案,对侵权行为进行监测与评价,建立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信用评价和监督机制,利用现有市场监管信用信息平台,将知识产权恶意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监管信用记录,完善知识产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三)实施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工程,支撑经济优化升级

1.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知识产权有效运用与产业化。促进知识产权资产的市场化配置与交易,支持符合要求的企业上线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进行交易。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专业化运营公司,初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企业化运作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

2.支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高效运营。推动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知识产权转移工作,制定完善知识产权转化利益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强化知识产权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鼓励以转让、作价入股等方式加强技术转移。鼓励高校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职业化人才队伍,探索开展专利产业化平台建设,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资产集中管理服务模式。

3.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运营的商业模式。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试点,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依托知识产权协会、联盟等市场主体,培育和运营高价值专利。扶持一批能够有效支撑产业升级发展的专利运营项目。

4.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制定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建立与信贷、担保、证券、保险等工作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引导企业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质押融资额年增长率25%以上,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快培育和规范知识产权保险市场。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资本化运作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为市场主体提供多样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初步形成规范化、常态化、便利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四)实施知识产权质量工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1.优化专利结构,提高专利质量。探索以经济效益和价值分析为基础的专利分级分类管理,从重视数量提高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强产业核心专利研发与布局,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外向型企业积极申请PCT国际专利,提高整体产业的专利质量效益,推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围绕中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信息等南阳支柱产业进行技术攻关,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支撑支柱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重点扶持高价值专利,全市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改革完善知识产权考核政策,增加专利质量、效益指标。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奖惩。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实务培训,提升创新主体专利创造能力,持续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恶意商标注册整治,维护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正常秩序。

2.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强化商标品牌建设。加大重点产业商标品牌培育力度,围绕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配件、防爆电器等高成长性产业,推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群商标品牌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品牌发展。支持商标品牌“走出去”战略。提升商标品牌创新和运用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并购和商标质押融资,拓展品牌推广渠道,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净化营造有序的商标品牌建设市场环境。

(五)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提高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1.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在中医药、防爆及输变电装备、汽车零配件、印刷及超硬材料等特色、新兴产业中,探索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机制,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建立以知识产权强企、优势企业为龙头,专利布局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专利联盟,推动高价值专利在产业链间的协调运用和价值实现。指导企业全面落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通过贯标认证,培育60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企业。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积极承担上级有关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加大国家、省级知识产权强企创建力度,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财政资金、政府采购等对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支持力度,探索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推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工作。

2.培育现代农业,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度。加强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地理标志产品等保护力度,推动创新成果产权化,建立地理标志联合认定机制,促进农业向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为纽带,加强品种权保护,建设品种权保护展示基地,提高农产品知识产权附加值,促进农业知识产权运用,推动现代农业大市建设。

(六)实施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建设工程,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1.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结构。依托重大科研项目、科技合作项目以及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来南阳创新创业,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一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等方面的后备人才。

2.营造知识产权文化环境。围绕知识产权热点、焦点话题,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利用知识产权典型案例,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搭建权威高效的知识产权传播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全面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育。

3.开展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围绕重点领域和产业领域,举办或参与国际研讨会、出国培训交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民间组织的纽带作用,加强政府、企业和民间层面的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知识产权协调发展,构建知识产权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知识产权基本公共服务等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四、实施步骤

(一)重点建设阶段(2022年7月—2024年7月)。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出台实施方案,落实建设路线图,制定年度推进计划,明确相关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任务分工,确定责任主体和工作进度。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优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体系。确保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显著,知识产权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显现。

(二)巩固提高阶段(2024年7月—2025年6月)。知识产权领域综合改革成效突显,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贸易、金融等政策有效融合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完善,各类主体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健全,知识产权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形成可借鉴经验、知识产权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大幅提升,知识产权驱动型创新生态体系健全,知识产权示范市强市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完善南阳市创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政府领导作用,强化知识产权协调管理职能,组织推进知识产权工作重大事项。创新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成市、县两级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能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加大财政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2023—2025年市财政安排年度知识产权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统筹相关部门资金投入和公共资源,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投入重点,切实保障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的实施。运用财政杠杆,提高政府投资的引导力和带动力,鼓励社会投资,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各类投资机构投资知识产权领域。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dcnews/115518.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