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迳小产权房(阳山“空心村”亮出生态牌)

(梁金明一个人守着一条村)

地处石灰岩山区、被地质学家称为“不适合现代人生存”的阳山县杜步镇,像架吊村一样的“空心村”共有42个,生存环境恶劣和土地贫瘠导致几近全村的乡民出走,长期外出务工,或举家迁往外地居住。

而在杜步镇西北、四十余公里外的黎埠镇六古村增脚村小组,40岁的张伟雄却选择“往回走”。村里土地整合后,张家两兄弟分得20多亩地,另租下当地周围外出村民闲置不用的40多亩,张伟雄说,他瞄上的是砂糖桔种植的“赚钱商机”。

图为增脚村口成片的砂糖桔林

“这两年,家乡完全变了。”坐在自家160多平米的二层乡村别墅里,张伟雄感慨万千。以盘活村中土地资源为基础的改造,带来了机耕路、水利渠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循序扩展的绿色产业和乡村旅游,让张伟雄看到家乡未来发展的希望,这正是越来越多像张伟雄这样的农村青壮年人选择留下来的根本原因。

空心村十室九空

在阳山县杜步镇东山村大迳山下,徐屋村隐藏在一处山坡的拐角处,杂草在碎石路缝中肆意生长,淹没了唯一一条进村的路。

村里十室九空,外围的土坯瓦房悉数坍塌,空荡的院落内灌木已齐人高。只有当走近时才会发现一丝人类生存过的迹象:从三进院落的破碎玻璃窗朝里望,桌椅柜床布满了霉点,电饭锅上面结起蜘蛛网,木门外锁扣悬着的挂锁锁芯已经锈死。

图为被杂草“淹没”的村庄

徐府祖祠里一地的鞭炮屑显示村庄并未被人遗忘,刚刚过去的清明,这里曾经很热闹过。镶嵌在砖墙里的祖祠简序大理石板记录了徐屋村的过往:吾祖故居迁移到阳山东山蛟龙至今已有四百余载,自此人丁兴旺子孙满堂……但时至今日,这里也只有一地炮屑。

“人是走了,村子还在,只要有村庄就得要管理。”村支书陈东贵介绍,这个东山村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它是广东贫困村里的“四大金刚”之一,鼎盛时期有12000多人在此安家落户。因山多林少、缺水少地,水旱灾害频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清远市委、市政府推行“石灰岩贫困山区人口”搬迁扶贫决策,历经数次迁移潮,现在东山村实际留下的常住人口不足550人,但户籍人口仍有10226人。

图为十室九空的“空心村”

据阳山县民政局今年3月统计,依照《清远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村民小组(自然村)现状调整的通知》(清民基[2016]4号)划分,阳山县辖剩余居住村民不足10%的“空心村”255个,剩余居住村民比例达10%—35%的“次空心村”256个,剩余居住村民比例达35%—55%的“半空心村”1328个,占全县2164个自然村的半数以上。

外出迁耕导致的“人户分离”现象给农村基层治理造成了不少难题。村支书陈东贵介绍,东山村名下7607亩耕地和178亩水田大部分被闲置或撂荒,“空心村”的土地资源浪费严重钳制了本就薄弱的农村经济发展。而“人居两地”的尴尬局面,更加大了土地确权、社保医保征缴及计生等管理服务工作的难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艰难。

拯救空心村整合土地是关键

“第一次来到增脚村,我被遍地的速生桉树吓住了,大片土地养分流失严重,整个村庄十分荒凉。”阳山县黎埠镇党委委员戴苏平追忆道,这么干下去肯定不行,得改变,而改变的关键,就是要把土地整合起来。

在党员、村干部、乡贤的组织下,增脚村小组自发进行了土地细碎化整合,以户为单位,将二轮承包地全部打乱后,按照土壤肥力等次和村民原有土地面积进行了重新分配,全村耕地林地配给块数由原来的户均七八块变成“一户一田”。

图为六古村的千亩梨园

整合的不只是土地,还有资金。经协商,24户村民同意村集体对耕地地力保护、生态林等涉农资金不再发放到户,而全部由村集体统筹用于完善机耕路和水利渠建设,实现“田成方、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地平整、机可耕”目标。

土地整合也让东山村有了生机,东山村地处深山,土地零碎化程度高,仍基本完成了土地整合,并让其中可以连片的1000多亩土地迅速流转起来。2017年,粤北行十里花果生态园种植基地正式运营,该基地正是由广东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属下的阳山县李桃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东山村1000多亩土地上新建立的农业示范基地。

图为游人在粤北行十里花果生态园的油菜花田中嬉戏

生态园总投资1000多万元,集餐饮、烧烤、娱乐、教育、运动于一体,园区内不仅包含由牛圈羊圈改造的音乐品茗室和观光休闲亭,还充分利用石阶古道、唐宋古渠、韩愈石庐等文化资源和油菜花田、李园、桃园等自然资源,打造科普教育、野炊露营和有偿农耕体验等特色活动。今年春节期间,生态园举办了“粤北三花”节,累积接待各地游客1万多人次。“活用资源开办生态园,不仅挽救了丧失生机的乡村,更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促使村民的‘回流’。”杜步镇人大主席祝路房如是说。

图为生态园内由羊圈改造而成的音乐品茗室

5月16日,阳山县委书记余国平在清远市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汇报了“阳山经验”,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创新思路以整治促整合,推动土地整治整合提速增效。截止今年3月,阳山县63%的经济社完成土地整治整合,完成整合21.2万亩、整治10.2万亩,分别占二轮承包土地面积的71.9%、34.6%,预计年内实现示范区和示范村“三个百分百”的目标。

打出“生态牌”念活“发展经”

黎埠镇六古村村支书邓土养不曾想过,人气一向不旺的家乡会在几天内涌进了两三万人。3月11日,第二届阳山黎埠梨花旅游文化节在六古村千亩梨园盛大开幕,吸引了无数珠港澳地区以及本地游客前来共赏。“光是仅供吃饭的农家乐,就接待了1.5万人次。”

从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到门庭若市的“旅游新宠”,六古村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以拳头产业为依托,利用乡村旅游和绿色产业两张“生态牌”,实现了传统农村“农+旅”的华丽转身。

图为千亩梨园中的“林下经济”

邓书记介绍,在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的背景下,六古村增脚村小组探索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放弃通过种植速生桉树的“砍伐经济”,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大力推广果树种植的“绿色经济”,目前已形成沙糖桔120亩、晶宝梨40亩、三华李30亩和沙田柚30亩的规模农业,并“地尽其用”创新“林下经济”,在果树底下种植香芋、南瓜和西瓜等。农业生产靠天吃饭,除了提供技术支持,当地政府还提供了前期资金支持,并跟进农业保险的落实,为农业发展撑起一道又一道“保护伞”。

戴苏平认为,在破败的老屋里没有人住得下去,要想凝聚人气就必须让大家集中居住,六古村就是一个例子。2015年,镇里利用国家各项扶持资金,在六古村增脚村小组重新规划村庄设计,将原来破旧散乱的泥砖房改建为12栋徽派风格的乡村别墅,并配套完善了道理、供水、排污、绿化、休闲、通信等设施。今年元旦,24户106位村民整体搬迁入住新洋房。

图为改造后的增脚新村

“实际造价21万元左右的二层小楼,我们每户只需要出8至10万就拎包入住了,城里人住得都没有我们好。”张伟雄喜上眉梢,去年刚上任增脚村支书的他见证了家乡的巨变,“越来越多出走的村民回到这里,住上新房,种植果树,即便是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每周也会抽空回来住上几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

戴苏平告诉记者,六古村除了坚持每年举办梨花旅游文化节,今年7月又将组织果树采摘节。新开辟的180亩葵园已经在春天撒下了种子,清扫好的10栋乡村别墅也将在今年夏天迎来第一批暑期夏令营的孩子们。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engshui/113896.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