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南小产权房?5个关键词 带你认识“新版”省科学院

河南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全国80%

中铁装备研制的盾构机畅销国内外

河南是电气装备制造大省

常俊标领衔研制的抗新冠药物,在河南省创新药研发领域开了先河

策划: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高云

执行: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郭丁然孙科/文孔昊/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作为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一号工程,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是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一子。

本期《顶好河南上新了》特邀顶端创作者、河南省科学院首届博士研究生、河南省科创团工委委员杨少丹,带领大家“打卡”河南省科学院,见证河南八大产业创新成就。同时,现场连线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吴远大,共同探讨河南科创新未来。

顶层构架,全力保障科创新动能

2021年12月28日,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建院60余载的河南省科学院重获新生,真正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

一年多来,河南省科学院和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融合发展,重建重振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这里已成为河南打造国家创新高地、重要人才中心的“强磁场”。

杨少丹介绍,河南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既要有“名”又要有“实”:“名”就是要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而“实”就是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河南在全国率先而为,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由省委书记、省长担纲全局统筹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杨少丹介绍。具体来看,一号工程就是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此外还有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打造郑大和河大双航母、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等重要举措。

2022年,河南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1万家,同比增长29.6%,科技型中小企业也达到2.2万家,总量居中西部首位。

有科研成果还要能够真正转化,为此河南2022年成立36家省中试基地、25家省产业研究院。2022年河南省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财政科技支出达411亿元。

河南的科技创新迎来了春天。

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有哪些亮点?

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的一年多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重建重振后的科学院有哪些亮点?

“河南省科学院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河南分院,始建于1958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起起伏伏跌宕命运,2021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杨少丹说。

重建重振后的省科学院是什么样的?有5个关键词可以来描述它。

一是贯通产学研用的科研实体。“它是一个做科研的地方,但它不只是做科研的地方,还要是一个平台,因此第二个关键词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杨少丹介绍,这里不仅要汇聚全省的创新资源,还要吸引全球的创新要素汇聚河南。

如何打造这样的平台?需要关键的“三根支柱”,这就引出了另外3个关键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一流创新团队的人才中心、融合推进三位一体的创新高峰。

其中,三位一体的创新高峰是指把省科学院重振重建、中原科技城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三合一”融合推进。“如果把负责科技研发的省科学院比喻为‘天’,中原科技城就是承载研发的‘地’,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就是负责开展成果转化、链接‘天’‘地’的桥梁。”杨少丹打了个生动的比喻。

围绕河南省科学院的发展,河南省出台了6个系列文件。

其中《河南省科学院章程》规定了河南省科学院以PI(PrincipleInvestigator,译为:首席研究员、学术领头人、首席科学家)为核心,赋予PI决定性决定权;由院长聘任PI或者委托所长聘任PI,院长与PI之间实行合同管理;对基础研究实行经费稳定支持、长周期评估。

杨少丹说,2022年,河南省科学院已经引进徐红星院士为新任院长。河南籍院士李贺军的团队也落户河南。目前,省科学院已有23个国家级的人才团队“加盟”,还招聘了100多位优秀的博士和博士后。

“河南省科学院还和省内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23年的招生规模预计将达500多人。我是河南省科学院首届博士研究生。”杨少丹说。

8大产业看创新河南

作为河南人,你了解河南的先进创新成果吗?河南省科学院创新发展展厅,从8大产业领域展示了河南省的代表性创新成果。

1.新材料产业

河南作为原材料大省,形成了较为集中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产品链,在多个新材料领域都做到了全国或全球第一。例如,中国人造金刚石单晶产量占全球95%,而河南的产量占全国80%。如今,金刚石从以前的工业领域,已经拓展到了珠宝领域,未来还将在全新一代半导体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2.电子信息产业

河南省正在围绕电子信息产业构建产业公共支撑服务体系,未来将培育新增长点,打造万亿级产业和集群。例如,汉威电子是国内最早从事气体传感器研究、生产的厂家之一,为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专业生产企业。

3.光电产业

河南省光电产业在我国航天、军工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个领域,河南拥有众多优秀代表。例如仕佳光子打破国外垄断,研发了国内首款PLC光分路器芯片,全球市场占有率50%;中光学集团的多款棱镜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中航光电的光电连接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

4.先进装备领域

中铁装备打破国外隧道掘进技术壁垒,研制出世界最大断面硬岩掘进机、世界最小直经硬岩TBM、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等一系列新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10年国内第一,产销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成为国内出口海外盾构机第一品牌。

5.高压电气领域

河南处于全国电网枢纽地位,既是电力能源大省,也是电气装备制造大省。2020年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居全国第5位。

许继集团研发的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系列输配电设备,应用于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工程,并创造18项“世界第一”。平高集团研制的智能高压开关设备,填补了我国在高压智能开关设备方面的空白,占领了世界开关领域制高点。

6.新能源领域

河南省在新能源与汽车领域已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典型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与燃料电池、高性能驱动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减震、水泵等核心零部件。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以宇通客车为代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发展,产销量长期稳居全国及世界首位,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5%。

7.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公认的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现有生物医药领域生产研发类企业2600多家,产值规模超3000亿元,居全国第5位。疫情期间,郑州大学教授常俊标作为发明人领衔研发的抗击新冠药物“阿兹夫定”正式上市,这是河南本土首款1.1类创新药,在河南省创新药研发领域开创了先河。

8.食品领域

河南是粮食大省、食品工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河南已由“中国粮仓”逐渐成为“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河南生产了全国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十分之七的饺子、五分之三的汤圆,就连航天员们在太空享受的美味佳肴背后也有河南食品企业的贡献。

两地连线

科技创新工作该咋做?让“中国芯”走向世界,他给大家“打个样”

在两地连线环节,杨少丹向吴远大提问:“能否结合您的个人工作经历,谈一谈未来的科技创新工作如何开展?”

吴远大表示,他在信息光电子领域已经从业20多年了,主要从事光电子芯片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最近10多年,我们一直在鹤壁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些成绩,对我国光电子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2010年,仕佳光子正式成立,吴远大带着他的研发团队从北京来到鹤壁,开始了他的鹤壁造“中国芯”事业。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实现了PLC光分路器芯片量产,之后,又相继研制出10余种规格的AWG芯片。两款芯片都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批量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

在吴远大看来,近年来,河南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以半导体产业为例,整体而言,河南与国内先进城市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在一些细分领域,如光电子领域,河南在全国科技创新方面已占领了高地。”

以需求为导向,企业、高校、研究所“手拉手”攻坚克难

“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层面也提出要‘构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如何打造新型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在其中发挥作用?”杨少丹继续发问。

对此,吴远大表示,创新研究,一方面,以大学、研究所为主的基础创新需要大力加强,但同时,也要重视以企业真正的需求为导向的、关键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真正围绕需求做文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几年,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到河南省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际上有部分是向企业倾斜的。”吴远大说,希望在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可以以企业为主导,与优势科研院校、研究所结合,共同攻关。

作为企业,也要加大自己的研发投入,一些有能力的企业要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基础应用的研究,为后续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代表建议:将鹤壁纳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今年全国两会,吴远大带来了自己的建议——将鹤壁纳入第二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2020河南小产权房?5个关键词 带你认识“新版”省科学院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maifanggushi/125587.html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