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和磡小产权房?快400年了

然而在南山的边角处,坐落着一个历史悠久,却也十分破旧的客家古村——麻磡村。

据说,麻磡村的先祖在明末清初之时,就迁徙到此居住,距离现在已有近400年之久。

这座村子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客家古民居,如排屋、碉楼等。

这在城市高度发达的深圳,就如同一颗流转着历史年轮的琥珀,静静藏在南山的某个小小角落里,沉淀着岁月。

藏在城中村里的古村

麻磡村,被称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

可这座头衔如此响亮的古村,却并不好找。

根据地图指引,小编乘公交来到了“麻磡村口”站,公交站台一旁的石碑上,赫然刻着“麻磡村”三个大字。嗯,那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麻磡村,想必就是这里没错了。

然而走进去之后才发现,这里似乎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城中村。

清一色的楼房,密密麻麻的商铺,道路的两边还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怎么看,这都不是一座古村该有的样子。

不过很快,在穿过了大半个城中村之后,极具客家特色的碉楼便映入眼帘。

看见了碉楼,找到这座古村就变得容易多了。顺着碉楼的方向走几分钟,就是一片既古朴又陈旧的民居。

灰白的墙面和盖满瓦片的屋顶告诉来人,这里正是传说中的麻磡古村。

因为难找,所以叫麻磡

麻磡,最早的名字叫“麻冚”。

早在清朝嘉庆24年,即1819年,《新安县志》中就有提到过“麻冚围”一词。1986年的《深圳地名志》也有:“麻冚,在白芒东北角约2公里之山区”。

“冚”字在粤语中,是“盖着”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全部”的意思。而麻磡村,就在羊台山的脚下,由于附近全都是山,所以冚在这里,无疑是指很多的山。

麻磡村背后就是羊台山

至于麻,有人说是麻烦之意。麻磡四面都是山,交通极为不便,而且在明末清初时期,人烟极为稀少,环境闭塞,所以给生活带来的麻烦非常多。

所以麻磡村,也就是指环境闭塞,附近有很多大山的村子。在一些较老的麻磡民居门前,仍然挂着“麻冚村”的门牌。

以“麻冚”为门牌的民居,已经荒废很久了

再后来,麻冚村又经历了多次更名。1992年农村城市化时期改为“麻嵌”,之后又改叫“麻勘”,最后变更为现在的“麻磡村”。

很容易发现,麻磡村口的那块石碑上,“磡”字的石字旁,是后面才加上去的。

客家古村,到底古在哪里?

走进村子,才发现这座古村真的很“古”。

那些独具客家风格的老瓦房,都是以麻石、青砖为材料,在岁月的侵蚀之下,已经有不少房子的外墙开始剥落,残破不堪。

而被大家当作“古董”的客家碉楼,也早已没有了人居住的痕迹。只不过有些村民依楼而建,住进了碉楼隔壁的房子里,默默坚守着这些古迹。

根据资料记载,麻磡村里现存4座完好的碉楼。

最高的那座碉楼为4层,大约有30米高,建于1926年前后,至今已有快100年!还有另外3座碉楼,分别位于村西和村北等地。

据说当时麻磡周边的土匪活动猖獗,村民深受其扰,之后在某位华侨的帮助下,陆续修建了这几座碉楼,用来自卫。

在抗战时期,碉楼成为抗日游击队员的秘密活动据点,在碉楼表面,还残留着当年游击队与日军激战的弹痕。

除开古韵尤存的碉楼,麻磡村本地居民的生活,也稍稍有一点“原始”。

居住在一条狭长小道里的那户人家,家门口竟摆着一个农家小灶。

放到现在的乡下农村,也未必能见得着这种炉灶。灶的周围还堆积了不少柴火,看起来是一副经常使用的样子。

如果不是周边挂着迎风摆动的深圳校服,真的难以想象这样的一个地方,竟然是在深圳,而且还是在经济实力最为强劲的南山。

这座近400年古村,可能快消失了

与历史郊游,固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以听这座古老的村子,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可是这座宁静的古村,目前也正经受着风霜,甚至还有消失的风险。

改革开放之后,村子逐渐向南部发展,陆续建立了5个工业区和一座公园。

许多老村民也将自己的家迁到了村子的南部,只剩下一些老人,或者是带着孩子的妇女还留在老村子里。

也有一些村民,将房子出租给外地务工者,用作出租屋或者餐厅,以至于这片原本面积就不算太大的古村,留守者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恶劣。

从古民居周围路过,听到的都是哗啦啦的麻将声,村里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也围满了一堆打扑克牌的老太太们。

有些本地居民担心,再过两代或者三代,这座近400年的古村很有可能将会消失。因为青壮年常住人口的缺失,让麻磡村失去了最根本的活力。

改革开放,给南山区带来了转机,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坐落在全国经济第一区的400年古村,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转机。

目前,麻磡村已经向深圳市、区两级文物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请求把古民居“晋升”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深圳和磡小产权房?快400年了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zhuangxiuzhishi/133182.html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