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 包工头?“学术包工头”现象该治治了

科研项目转包、分包问题,严重背离科学研究的本意:不是认真开展学术研究,争取取得具有原创价值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而是把学术研究变为争夺资源、分配资源的游戏。这也是一直被诟病的学术研究“重立项,轻研究”的表现之一,很多研究者把精力用到申请立项上,在申请到项目之后,不是把精力投入学术研究,而是包装成果,再以曾获得的项目、包装的成果,去申请新的项目,一些人由此变为“学术包工头”。要治理这一扭曲的学术研究现象,必须改革我国科研管理和学术评价体系。

学术研究为何会存在“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很多科研项目由行政部门主导,研究人员所在的高校、科研机构把获得项目作为研究人员的成就。也就是说,只要项目到手,还没有开展研究,就已经功成名就,这就把大家的精力都导向到申请课题上,具体的学术研究反而被漠视。在学术界,甚至一度存在“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的学术潜规则。

以项目为导向的学术研究,让一些课题组的负责人,变为了四处参加评审,申请学术课题的业务员。申请来课题后,就交给课题组的年轻教师和学生做,而“业务”做得不错的业务员,和课题设立方混熟之后,就逐渐变为“学术包工头”。而那些真正做研究的研究人员却因没有人脉关系而难以申请到课题——在我国学术研究立项中,还特别重视研究人员的“头衔”、身份,而“头衔”与身份,也是和项目挂钩。比如,某个人获得某项课题、入围某项计划,就变为了某某基金获得者、某某学者,这是下一次申请课题、项目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导致学术评价“头衔化”、学术头衔利益化。

本来,获得某个科研项目、入选某个人才计划,只是给研究人员提供资助,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但目前的现状,却是以是否获得项目、入选计划,以获得项目、入选计划的层次、数量论英雄。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要统筹科技人才计划,加强部门、地方的协调,建立人才项目申报查重及处理机制,防止人才申报违规行为,避免多个类似人才项目同时支持同一人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不把人才荣誉性称号作为承担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确定的限制性条件,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避免与物质利益简单、直接挂钩。这就是治理学术评价头衔化以及学术头衔利益化。

小产权房 包工头?“学术包工头”现象该治治了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dcnews/125031.html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